.png) 2025年10月31日 07:06 人民邮电报
2025年10月31日 07:06 人民邮电报
近日,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通车之后车流如织,5G信号全程覆盖,人流、物流、信息流涌动下的经济发展显现新势能。这项全长10.03公里的“超级工程”,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普通公路于一体,将江苏常州和泰州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约20分钟。建设期间,中国铁塔与电信运营商克服江面宽阔、桥体结构复杂等多重困难,通过统筹高效对接、充分共享大桥资源、创新技术应用等,共同打造了通信与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新标杆。这也是中国铁塔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全力服务行业建设发展,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落地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期间,中国铁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牢记国资央企使命责任,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锚定“十四五”规划目标,奋发进取、砥砺向前,在高质量发展画卷上写下了铁塔篇章。
深化行业共享 筑牢数字底座
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这五年,中国铁塔坚持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力服务电信运营商,扎实推进“双千兆”“信号升格”“宽带边疆”等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重点场景5G网络建设,助力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历史性发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移动宽带网络,实现5G全球领先。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协同电信运营商累计新建电信普遍服务站址超6.5万个。其中,承接普遍服务建设任务2959个、宽带边疆建设需求454个,助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成立11年来,中国铁塔累计承建基站建设需求超580万个,高铁公网覆盖总里程达3.49万公里,地铁公网覆盖总里程达1.18万公里,室内分布系统覆盖面积超138.5亿平方米,高效完成中老铁路、深中通道以及京沪、沪昆、成渝等重要线路的5G升级工作。新建铁塔共享水平从成立初期的14.3%提升至86.2%,95%的5G建设需求通过共享直接满足,相当于少建铁塔123万座,节约行业投资2200亿元,节约土地6.8万亩,减少碳排放3300万吨。
这五年,中国铁塔协同电信运营商持续提升网络质量,“重点场所‘信号升格’移动网络深度覆盖工程”入选中央企业战新产业“百大工程”,聚焦政务中心、文旅、医疗、高校、交通枢纽等11类重点场景,建设支持多家电信运营商共享接入的超宽频室内分布系统,解决进场难、进场贵、工期长、维护难、重复投资等难题,在室内等更多场景下提升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和质量。这五年,中国铁塔通过集约高效运营维护,基站健壮性、安全性持续提升,主要网络运行指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不断强化应急指挥预警、空天通信保障、地面网络抗毁、通信保障队伍、应急装备保障、应急物资储备、产业支撑服务等“七个能力”建设,持续提升重大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协同电信运营商做好重大活动保障,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做好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应急保障,有力守护通信网络“生命线”“保障线”“指挥线”。
这五年,中国铁塔积极发挥行业统筹作用,主动融入政府通信治理体系,协同电信运营商做好需求统筹,推进共建共享政策出台、标准制定,推进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实行地方立法,推进将5G站址位置及配建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做实行政大厅审批。截至2025年6月,全国97%的县区将5G站址纳入专项规划,85%的县区纳入国土规划,100%的地市进驻审批大厅并开展审批。
拓展社会共享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这五年,在服务好通信行业的同时,中国铁塔依托“位置+计算+电力+安全”的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持续深化资源共享,积极推动“通信塔”变“数字塔”、“通信机房”变“数据机房”、“通信室分”变“数字室分”,助力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建设。
通过在塔上加载高清摄像机、雷达、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和全国统一平台,为各行业提供视觉感知、数据采集、图像分析、信息处理等信息化服务。目前,近23.9万座“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广泛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等重点行业,有力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铁塔支撑应急管理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累计部署6.5万个点位,打造森林草原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守护60万平方公里重点林区;支撑自然资源部构建耕地保护智慧监管系统,累计部署9万个点位,助力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支撑水利部打造水利防汛监测预警系统,累计部署1.7万个点位,为4900个河湖、3000余座水库提供安全监管服务;支撑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打造秸秆焚烧监测预警系统,累计部署3万余个点位,助力监管全国4.8亿亩农田秸秆焚烧行为;支撑交通运输部打造交通运输智慧监管系统,利用4700余个点位助力交通系统产业链数智化升级。
此外,中国铁塔利用遍布全国的机房资源和专业化建设维护能力,全力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共计建设超1万个点位,助力高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络,形成秒级预警体系,在甘肃积石山、云南漾濞等地地震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铁塔加快推进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发展,70%的北斗地基增强站通过共享铁塔站址完成建设;在河北雄安新区,首创“室分+北斗”室内定位及导航系统,把高空北斗信号引入室内及地下,配合专用算法,已实现200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的精准导航定位。
深化能源共享 服务“双碳”目标
在湖北武汉,一座20米高的通信塔搭载5G天线,塔基配有通信机房,塔旁安装的智能换电柜已成为外卖骑手的“能量补给站”——用户10秒即可完成电池更换。
这五年,中国铁塔依托丰富的站址资源,规模化部署低速电动车换电服务网络,已在全国320个城市部署智能换电柜8.2万个,每天为153万用户提供超过200万次换电服务,解决了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原有电池充电续航模式不安全、不方便、成本高等问题,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低速电动车换电运营商。同时,这些换电柜也相当于“大充电宝”,在断电时可为基站充电,提高应急备电能力。充电方面,中国铁塔基于国家规范电动车安全充电要求,在全国部署低速电动车充电端口340万个,为2800万用户提供集中、安全、快捷的充电服务,有效减少“飞线充电”“乱拉乱建”等安全隐患,为老百姓提供安全、便利、绿色的充电服务;保电方面,中国铁塔为超16.5万个通信、医疗、金融等机构及各类赛事活动提供不间断供电保障服务,进一步释放共享价值。
强化科技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五年,中国铁塔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打造新动能新优势,科技创新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铁塔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组织体系,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及科协,设立雄安、南京等六个区域科创中心,构建“能力水平、任务目标、资源配置、成果转化”四份清单工作机制,打造低空AI感知、边缘算力网络等7个中试平台。
“十四五”期间,中国铁塔全面完成14个领域81项科研任务,获批承担国资委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中算力网络、6G、卫星互联网三个领域的攻关任务,高标准推进4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发推出“经纬大模型”,助推空间治理数智化提质升级;创新无源室分共享技术,一套系统实现多家运营商2G/3G/4G/5G共享;获得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28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推进4项ITU、1项IETF国际标准,科技创新攻关成果不断涌现,获得各方积极认可。
面向“十五五”,中国铁塔将牢记国资央企使命责任,坚守主责主业,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化“一体两翼”战略,立足“三个服务商”定位,筑牢四大发展基石,持续构建“五化”运营体系,打造“五型”企业,一体推进“六高六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争当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排头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