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建了三千多个换电站,这事儿听起来特别666,三体人看了都得先派个水滴过来学习一下地球基建的震撼。但魔幻的地方在于,站是挺多,蔚来的用户们却在节假日的高速上,排队换电排出了贪吃蛇的感觉,一个个都跟望夫石一样,凝望着远方的换电站,思考着“我是谁,我在哪,我的电到底什么时候能换上”。
这是一种非常赛博朋克的行为艺术。一方面是科技感拉满的“三分钟满电复活”,另一方面是原始社会部落等救济粮的既视感。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一直是我们这些俗人非常值得关心的。他好像在下一盘大棋,一盘我们这些凡人看不懂的棋。他似乎不是在解决用户的补能焦虑,而是在筛选真正的信徒。能在高速上心平气和排队半小时以上的,那不是用户,那是门徒。
讲真,现在的补能市场,就是一场大型的修仙门派招生现场,每个门派的功法都不一样,突出一个八仙过海,各自发癫。
蔚来练的是“氪金换命流”。它的换电站,就是独门洞府,不对外开放。想进我这个门?可以,先买我的车,成为我的内门弟子。好处是真快,三分钟原地飞升,坏处是洞府数量有限,一到“宗门大比”(节假日)的时候,所有弟子都想飞升,那洞府门口可不就得堵死么。而且你这个功法吧,别的门派的人还用不了,这就叫技术壁垒,也叫作茧自féng。
然后是特斯拉、小鹏这些搞“大力出奇迹流”的。他们的超充桩,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电得你浑身舒爽,二十分钟就能让你重新做人。问题是,这玩意儿太霸道了,对场地要求极高,不是每个地方的“灵脉”(电网)都扛得住这种天劫级别的功率。你想在老破小的小区里安一个?物业大爷能直接拿着灭火器出来跟你拼命,嘴里还得喊着“坏了菜了,要炸了要炸了”。
最后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苟住发育流”,也就是家充。每天回家插上枪,第二天早上就是满血。这就像修仙小说里最不起眼的外门弟子,每天勤勤恳生啃丹药,虽然成不了仙,但活得最久。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车主都是这种“苟道中人”,公共充电桩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偶尔下山历练时才用的上的传送阵,平时根本想不起来。
所以你看,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我们过去总觉得,大力出奇迹,数量就是正义。政府补贴也一度是这个思路,你建的桩多,我就给你钱,至于这个桩有没有人去用,用起来方不方便,那不重要。这就好像给一个从不打渔的村民发了一万张渔网,KPI是完成了,但鱼呢?一条没见着。
现在,工信部也开窍了,悟了,不跟你玩数桩子的游戏了,开始看你这个桩到底有没有人用,能不能跟别人的桩一起玩儿,这就叫从“卷数量”进化到“卷体验”。
这方面,友商们一个个都猴精猴精的。你看特斯拉,它不光是把超充站往小城市里修,它还用AI给你排队,告诉你哪个坑没人。这就像餐厅不但菜好吃,门口还有个智能领位员,把效率这块拿捏得死死的。小鹏更骚,搞夜间共享桩,专门放在地铁口、夜市旁边,主打一个“让你在吃喝玩乐的时候顺便把电充了”,堪称时间管理大师。
最离谱的是理想。理想这家伙,突出一个“无为而治”。他自己没多少桩,但他会骗你啊,不是,是会引导你啊。他告诉你,别去外面凑热闹,家里安个桩,它不香吗?出远门?我们跟国网合作了,哪儿都有。他根本不跟你聊技术,他只跟你聊家庭,聊老婆孩子,聊“不折腾”。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真的会被这种话术击穿。因为我真的不想再折腾了,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当个司机。理想的逻辑就是,最好的补能,就是让你感觉不到补能的存在。这招太狠了,属于是釜底抽薪,直接把餐厅爆了。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我把这些车企比喻成修仙门派,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个意思?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释“道”,也就是用户的终极需求。
用户的“道”是什么?不是换电,也不是超充。用户的道,是“确定性”。是我在出发前,不用打开三个APP,计算五遍路线,祈祷桩子没坏,就能确信我能到家。是那种油车时代说走就走的从容。谁能给我这种“确定性”,谁就是真神。
所以蔚来三千多个能量方糖,看着唬人,但在关键时刻给不了用户这种确定性,那它就还只是个“术”,离“道”还差得远。它更像是一种信仰充值,你信,它就有用;你不信,它就是个让你排队的铁盒子。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最终的战局会是怎样?我猜,不是谁干掉谁,而是大家最后都得变得差不多。换电的得兼容,超充的得普及,慢充的得方便。最好的技术,不是实验室里跑出来的参数,而是能跟“老头乐”在同一个停车场里抢车位,还能充上电的技术。因为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补能的终点,也不在实验室,而在菜市场。
所以,别再吹你有多少个站了。就问一句,下次我妈开着车去三百公里外的亲戚家,我用不用提前给她画一张充电地图,再教她用三个APP?不用?那你就赢了。
这他妈的才是关键啊!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