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批23个电动汽车星级充电场站名单出炉,为车主选择优质充电站提供权威参考
来源:充电产业网www.yuntourong.cn
作者:纸鸢寄清风2025-09-23 14:09河南
看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其实有点感慨。河南首批23个电动充电站星级名单出来了,真让我想到,去年我试着算过,河南现在大概有300个正式运营的公共充电点(数据大致估算,样本少),但真正能让人觉得高质量、舒服的还是少数。你说,一个星级评价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不同城市都在试图用星级来划线,实际上反映出行业在标准化、品牌化的努力。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细节,中间某个充电站的清洁卫生做得很到位,比起一些我去过的乱糟糟场站,能让我多留几分钟。其实我觉得,除了支付、速度,用户的体验感才是核心。比如有没有休息区?卫生间的位置是不是方便?这些你平时扫码充电不会太在意,但实际上,它们才是决定是不是愿意回头的原因。
有一次我和销售聊,他说河南好多车主其实更在意方便。我心里想,老实说,像高速出口旁的那几个四星站,手感是稳定的,充电快,设备好,但环境差点。就算充得快,要等半小时,车一站不稳心情就变坏。有个朋友父母老了,充电都嫌麻烦,他说:要不装了车,打算等再好点再买电车。其实就是体验的问题。
对比一下,郑州那个光储充检示范站,光是智能化设备就比普通站多花了不少心思。电网直供、光储结合,电费估算心算低点也就每百公里4块多(不算飞涨,可能低估了点),但是最打动我的是没有那股机械呆板感,整个场站的布局都合理。你会不会觉得,设备的智能其实就是把人工做得像流水线一样顺畅?用生活比喻,就像你超市结账,不用队伍太长,又少人出错。
这里我得提前收回来,别一味强调高科技就一定好,技术就是工具,能不能用得人性化,才是关键。毕竟我也碰过一些黑科技,体验不好,反而气人。场站的投入和服务水平其实是一回事——多花点钱,设备最新、环境整洁,用户体验才会上升。
我在想,河南这个星级到底能带来什么变革?我觉得,除了硬件升级,更多的还是在服务上走心——像有的场站,站长会主动帮充错线,说用完记得随手收,这些细节都能植入用户心里。问题也不少:供应链上是不是有优质配件?设备的耐用性够不够?我猜低价压产还是个隐患,也不想太悲观,毕竟,谁都不想花了钱,设备用两年就摔了。
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其实我一直没细想过,河南的这些星级评定,是不是某种程度上给恶性竞争开了个绿色通道?我觉得有可能,毕竟,企业都在抢地盘,标准化就等于规则的升级,但这个规则什么时候能落到实处,还得看后续执行力。
你问我,这样的星级是不是让普通车主真能挑出好站?我猜,半数以上其实就是凭印象选择的。听修车师傅讲,他最在意的还是设备是否稳定。我也遇过站点,设备反复出问题,用户都抱怨,但整改得慢,时间一长,信任就散了。
我倒是觉得,接下来或许更重要的是怎样把高星级变成常态。别光靠星星挂在门面,设备、服务、绿色指标都得讲究。讲真的,新能源车主虽然愿意接受试错,但更怕花钱又折腾。这个行业啊,看的其实就是细节。
又想到一件事,站长跟我聊,他说河南很多充电站的后续维护其实还在摸索阶段。设备一出问题,修得慢,用户就得忍耐。这让我很想笑:像生活中修个水管,说不定比充电快多了。这么一比,充电的便利其实还是靠后勤好。未来是不是只要后勤做得再好,充电体感就能踢走焦虑?算了,这个问题太大,也可能太理想。
我还在想,河南能不能像发达地区那样,搞个星级评出一个标杆,让大家相互学?你以为别个省/城市不想嘛,关键是在标准执行上的力度和公平。说到这,我突然想起去年某充电点的暗箱操作——其实这个行业铺垫得比你想象的更复杂——设备厂家、运营商、监管,大家都在博弈。
对,可能我有点偏见,觉得这个星级体系毕竟还在试水阶段,但试一试又有必要。因为,充电体验从来都不是单一技术能解决的问题,除了硬件、还有服务和管理。
话说回来,河南这次的星级评定,给我最大的感觉其实还是:他们真的在试图标准化行业。你想想,以后车主们看这个星级,仿佛一张好用指南。嘿,这不就像我们在菜市场选菜一样——看颜色、看新鲜、闻味道——都在用感官判断。只是,充电场站的感官除了视觉、还得有一份安心。
似乎,未来的充电,不只是快充快充,还得有伴随感。你会不会觉得,电动车发展到今天,已经从简易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去那些整洁、设备先进的场站,走进去心情都舒服多了。
细想下来,这一切都归根于人。设备可以再高端,但如果不懂用户心理、不关心小细节,它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亮丽。你们说,是不是?或者,我是不是太自说自话了。
这个星级评价的事情,还得看它后续的落地效果。毕竟,实打实的用户体验才是真正的水平。我心里有个疑问:如果有天充电站都能做到像咖啡厅一样,方便、洁净、舒服,电动车的普及是不是还会再快点?反正,我总觉得,这个行业的未来其实很大,也蠢蠢欲动。
(这段先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