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邦光储观察获悉,月22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TÜV莱茵”)南中国区新能源产业先进技术研讨会于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先进技术研讨会,汇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以及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的专业人士,围绕光伏、储能、充换电、关键零部件等新能源领域先进技术进行深入交流,旨在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并重
在开场致辞中,TÜV莱茵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副总裁李卫春表示:“新能源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领跑的关键时刻。技术创新、合规标准和绿色化发展是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我们希望有一个长期、可持续、良性的的发展,TÜV莱茵将为新能源产业链持续提供安全、可持续的发展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制造商把握全球绿色转型浪潮。”
图:TÜV莱茵李卫春致辞
李卫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成本和安全仍是储能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瓶颈。
成本方面,随着多种技术发展并行,钠离子电池崭露头角,其安全、低成本优势明显。TÜV莱茵已推动部分企业完成认证,实现产业化起步,但还需要行业协同去提升技术来适配场景。
安全方面,各环节有对应标准,需全系统多层面防控。目前来说,全球范围内的标准主要集中在两个标准体系,一是IEC的标准体系,另一个是北美的UL标准体系。相对来说,这两个标准的成熟度是不同的,中国企业也在快速跟进标准。
李卫春还提到,一个完整储能项目的落地需满足多种技术要求,首要就是安全问题,如电池安全、电磁兼容、功能安全、消防安全以及材料安全等等。还需符合无线指令、并网、运输、户外环境等数十项指标。TÜV莱茵通过白皮书输出标准定义,光储充领域则需结合电价、电网调度等解决收益与应用需求,以市场化驱动规模化。
此外,TÜ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零部件总经理施兵接受集邦光储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对于零部件的要求不一样。举例来说,在恶劣环境下,对产品的稳定性有额外地特殊要求,TÜV莱茵会将这些针对性、差异化的要求精准传递给供应商,以满足不同领域的产品准入要求。
同时,针对不断演进的贸易壁垒问题,莱茵会及时同步各个产业的特殊要求,帮助供应商掌握突破壁垒的关键信息。中国企业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优势显著,海外市场空间也较大,莱茵将通过上述支持,助力供应商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出口竞争力,进一步打开全球市场。
2
《2025充换电白皮书》重磅发布
会上,TÜ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电力电子产品服务总经理陈雄发布了与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充电联盟)联合编制的《2025充换电白皮书》。
该白皮书围绕超高压快充、液冷超充、车网互动及标准化换电模式等前沿技术,全面梳理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系统剖析商业模式变革及应用场景拓展路径,为政策制定与行业合作提供有力参考。
图:《2025充换电白皮书》发布
3
前沿技术分享与趋势解读
会议现场,多位业内专业人士分享前沿洞见:
-
TÜV莱茵专家分享2000V电力电子解决方案,展望其在光储充一体化中的应用潜力;
-
行业专家解析储能电池标准,强调安全与环保合规;
-
专家解读电池护照和ESG要求,呼吁产业链协同应对国际新规;
-
来自国家研究院的代表提出“双碳”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的合规与质量策略。
4
生态合作与认证颁发
会议期间,TÜV莱茵与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此同时,TÜV莱茵为包括厦门海辰储能、深圳英飞源、深圳沃尔新能源在内的多家新能源企业颁发认证证书,涵盖储能集装箱、液冷充电系统、大电流液冷充电枪等关键产品,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链的质量提升与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