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愁找不到充电桩,路边路灯杆上就可以,太方便了!”家住江阴城区花园五村的沈女士经常选择把车停在小区外花园路的公共停车位上再步行回家,最近,她意外发现,车位旁的路灯杆成了“充电桩”,连连为这个“新发现”点赞,“家里没有装充电桩,这下子顺手就能给自己的新能源车续电了!”记者注意到,不止这一处,江阴不少灯杆正悄然“变身”成为城市智治“多面手”。
从江阴公用事业集团获悉,以路灯杆为载体,他们已落地了无人机巡航系统与“灯桩一体”充电桩两大试点项目,使原来不起眼的充电桩成了高空巡检的“智慧眼”、地面充电的“便民站”。其中,“灯桩一体”充电桩项目以路灯线路为“动脉”,依托既有路边停车泊位资源,采取“杆桩合一”合建方式,在不新增空间资源占用的前提下,利用既有供配电设施,解决小区充电点位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大幅降低集中充电站的建设成本。
“经过前期调研发现,花园路周边老旧小区集中,长安路停车需求较大,两个路段的新能源充电设施都比较紧缺,充电设施与城市道路融合,实现了停充一体化。”澄辉照明公司市场拓展部副部长张庆前介绍,目前已在两个路段各安装了3套充电桩,共计6套试点设备。针对路灯“昼断夜通”的供电模式,澄辉照明公司为路灯加装了单灯控制器,确保充电桩全天候通电,与路灯智能调控协同运行。
而在香湾路,12米高的路灯顶部藏着“玄机”——这里架设了无人机机巢。根据后台指令,无人机可自动起降,对10公里半径区域开展自主巡航,智能巡检路灯、景观亮化设施并生成维修工单,巡检效率大幅提升。未来,这套系统还将拓展至河道垃圾监测、道路垃圾识别、停车泊位管理等场景,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智慧的公共服务。
这些集充电、巡检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灯杆,正化身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提高城市治理的效能。“会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持续优化‘路灯杆+充电设备’模式,逐步在江阴全市范围内推广,为更多居民提供就近、便捷、经济的充电服务。”张庆前透露,未来还将拓展“路灯杆+”的应用场景,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助力江阴智慧城市建设再提速。(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