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新赛道 新产业 新未来
首页
关于联盟
联盟简介
联盟百科
联盟领导
联盟章程
联盟职责
联盟架构
联系我们
机构设置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秘书处
新闻动态
联盟动态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联盟通知
联盟公告
生态大会
大会资讯
大会简介
大会百科
大会领导
大会议程
大会进展
大会架构
参会联系
品牌展示
政策法规
会员服务
会员风采
会员动态
联盟入库
品牌入库
产品入库
合作交流
新闻动态
联盟动态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查看详情
行业动态
新阶段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优化措施建议
来源:
充电产业网(www.yuntourong.cn)-河南省充电产业联盟
日期:
2025-08-06 08:25:30
点击:
1702
属于:
行业动态
新阶段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优化措施建议
转自:中关村发展集团
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充电基础设施作为其能源补给的基础保障,受到政府、资本、用户等多方关注,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期。
一、发展现状
(一)从规模看,保持持续增长,位居一线城市第二。北京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从2009年率先起步,先后经历爆发式增长阶段(2015-2016年)、快速增长阶段(2017-2019年),现处于稳定增长阶段(2020-至今),各阶段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57%、44%和15%。截至2023年底,北京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超35万个,全国占比4%,一线城市排名第二,低于上海的51.8万个。
(二)从结构看,形成自用为主、公用为辅的布局网络。截至2023年底,北京在个人停车位配建自用充电桩26.5万个,占比75%;在商超、公园景区、交通枢纽、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配套停车场内建设公用充电站7900余个,是加油站数量的近7倍,站内充电桩约8万个,占比23%。
(三)从主体看,多类型企业参与、龙头带动明显。截至2023年底,北京公用充电站建设运营企业200余家,包括北京电力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京能等能源企业,特来电、星星充电、华商三优等充电桩设备生产、建设、运营全链条企业,开迈斯、隆瑞三优等专注投资运营企业,以及理想汽车、蓝谷极狐、蔚来等汽车生产企业。其中,规模排名前3的企业(北京电力公司、特来电、星星充电)市场份额占比45%,带动特征明显。
(四)从管理看,率先探索形成“资金支持+考核评价”的监管体系。2016年北京率先发布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2017年出台充电桩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全国首发社会公用充电桩运营奖励支持政策,将资金支持与考核评价相挂钩,逐步引导企业从重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2020年发布充电设施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至此形成了规划引领、支持建设、安全管理和评价管理并重的监管体系。
二、发展趋势
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发展呈现“五化”趋势:
(一)充电快速化。据有关调研显示,“5分钟内快速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快捷”的高效充电成为96%用户首选。为满足用户需求,奥迪、奔驰、现代等国外车企,上汽、比亚迪、北汽等中国十大汽车集团及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均已布局高压超充电动车(800V平台),大功率超充桩逐步导入市场。
(二)充电绿色化。随着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进步,光储充一体化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市场中,通过打造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建立清洁能源“利用、储存、再利用”的循环生态链条,助力电动汽车从“低碳”走向“零碳”。京能电力、中国电能、隆瑞三优等企业已在京建设了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正探索市场化的商业模式。
(三)充电自动化。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突破及落地应用,充电机器人应运而生。目前,能链、爱驰汽车、国轩高科、享奕科技、远景科技等科技企业已推出充电机器人产品,将电池储能、机器人、充电有机融合。
(四)服务综合化。传统能源企业积极寻求转型发展,利用既有加油站、加气站空间资源,配套建设充电桩,形成综合能源服务站。同时,为更好地服务车主,更大化实现盈利,单一充电功能的充电站逐步向集充电、洗车、餐饮、娱乐、休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转变。
(五)多网融合化。随着充电桩规模继续扩大,电源装机量、输电线路容量会出现缺口,且无序充电问题将给电网带来挑战,充电网、能源网、车联网、交通网等多网融合将是必然趋势,通过自动充电、有序充电、V2G技术,赋能平衡电网负荷、协同无人驾驶与停车充电。
三、需重点关注问题
(一)路线选择之困:自用与公用再选择。当前虽已形成“自用为主、公用为辅”的充电设施网络,但自用充电桩因无专业人员管理、利用率低而导致的安全问题、资源浪费问题逐步显现。新阶段下,随着专业企业主体进入市场、公用充电设施规模逐渐扩大,以及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充电速度加快等技术进步,自用充电桩的使命是否完成,是否还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
(二)适度发展之难:规模与效率平衡。发展初期,以“桩站先行”为原则,充电设施规模快速扩大,保障新能源汽车推广取得积极成效。但当前仍存在用户充电需求与企业盈利需求难平衡的矛盾,一方面,用户仍觉得充电桩覆盖不够、充电便利性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已布局充电桩整体利用率偏低,充电时长利用率10%,公用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投资收益率较低。
(三)运营服务之艰:“油车占位”问题难解决。抽样调查显示,超43%的充电站存在“油车占位”现象,近20%的充电车位被占用。为解决“油车占位”问题,北京市新版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明确了非电动汽车占用电动汽车专用泊位属于违法行为,但由于停车管理单位为保障油车停车需求及自身经济利益,大部分未施划充电专用泊位或未采取有效管理手段。
(四)行业管理之急:准入与退出机制。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压力剧增,退市企业增多,据天眼查数据,全国停业、歇业、注销的充电设施相关企业4.6万余家。因选址不佳、经营不善或以炒概念上市为目的,部分充电桩闲置或缺乏运维,“僵尸桩”现象频发,亟须制定准入与退出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四、有关建议
(一)科学规划,优化设施布局。制定充电设施规划布局方案,结合不同场景,打造枢纽型大功率超快充和目的地智能慢充系统的两级公用充电网络。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型交通枢纽、加油站等既有场地布局超级充电站,作为充电网络的主骨架,为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燃油车、充电站全面替代加油站做好准备。鼓励采用“统建统管”模式,推进居住区智能有序公用充电站建设,代替个人自用充电桩,实现社会资源最优化配置。
(二)政策引导,强化停充管理。一是结合经营性停车场备案管理制度,对于配建充电设施的停车场,将施划一定数量的充电专用泊位作为备案条件,推进专用泊位建设。二是建立占用充电专用泊位的违法停车行为的执法机制,明确执法部门、执法方式及具体罚则,加大执法力度,引导车主形成良好的停车习惯,解决“油车占位”问题。
(三)规范管理,保障行业稳定。一是建立以企业规模、专业团队等为条件的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准入管理机制,并实行承诺公示制。建立以规范管理和服务质量为重点的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健全企业目录动态更新及基础设施资产处置机制,重点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运营企业稳定。二是建立充电设施建设登记报告制度,由企业向管理部门进行事后登记,报备充电站建设基础信息,并接入市级管理平台。制定“僵尸桩”认定标准、管理办法及腾退流程,通过专项整治工作推动“僵尸桩”退出,促进行业健康长效发展。
(四)强化创新,抢占发展先机。一是以促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目的,加快推进有序充电、光储充、V2G等智能充电设施建设,实现削峰填谷,绿电消纳,助力电动汽车从“低碳”走向“零碳”。二是以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为目的,加快充电机器人、无线充电等新技术研发,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推动成果转化及应用场景落地,带动北京市机器人、储能产业快速发展。三是以促进多网融合为目的,加快充电网、能源网、车联网、交通网等信息平台优化,并研究平台互联互通技术规范,推动多网设施、平台的立体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娜,梁韵琳.新基建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政策分析及展望[J].汽车工业研究,2021,(01):8-15.
[2].盛裕杰,郭庆来,刘梦洁,等.多源数据融合的用户充电行为分析与充电设施规划实践[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2,46(12):151-162.
[3].孙艳梅.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0,(23):138+143.
[4].余周林.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方法研究[D].
长安大学,2023.DOI:10.26976/d.cnki.gchau.
2023.000004.
[5].陈婧韬.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充电需求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3.
DOI:10.26944/d.cnki.gbfju.2023.000293.
[6].余小琴.北京市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运营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3.
DOI:10.26969/d.cnki.gbydu.2023.000649.
(本文在《中国工程咨询》期刊2025年第1期刊发,较原文有删减)
作者|
鲁楠
北国咨高级经济师(运输经济)、咨询工程师(投资);李桂丽 北国咨中级咨询师、咨询工程师(投资)
来源|北国咨
上一篇:
看!新能源车正“驶入”新农村
下一篇:
充电桩变 “僵尸桩”:2000 万台设备背后的充电焦虑
首页
|
关于联盟
|
机构设置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生态大会
|
品牌展示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
联盟入库
|
合作交流
联盟信息 / Official Account
联系人:韩先生
电话:13598800577
邮箱:tianxu2000@163.com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绿地之窗尚峰座1112室
官方账号 / Official Account
官方微信
手机预览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充电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8007号-1
技术支持:
迈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