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发布会,雷军亲自上台带货,讲的不是车,而是自家的多功能家用充电桩。这事儿就有意思了,不光是展示个新配件那么简单,背后其实是雷军对整个小米汽车产品线和生态布局的深度思考。这款充电桩,设计挺好看,智能化功能也多,关键是兼容性强,提供了7kW和11kW两个版本,基本上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定价也很有小米的风格,7kW版本要价3999元,11kW的更是直接干到了5999元,妥妥的高端市场定位。虽然我看到网上有人吐槽价格,但市场整体反应还挺热烈,不少用户对它的设计和“智能化体验”是认可的。不过,就目前看,这事儿对整个充电桩行情板块还没啥明显影响。
我给大家拆解一下,小米推这个充电桩,标志着它在汽车“生态链”上的打法又进了一步。产品本身,白加黑的扁平化设计,挺轻巧,放家里不突兀;智能化是重点,比如你走近了它能自动解锁,还能用手机App远程预约充电,万一有故障还会远程报警,用户体验这块拿捏得死死的。同时,充电桩符合国标,号称兼容市面上主流新能源车,再加上7kW和11kW两种功率选项,适用性确实不错。至于价格,虽然比市面上不少产品要贵,但小米的逻辑也很清晰,就是用品牌价值、智能化服务和它那个“全链路生态”来撑住这个定价。而且,我看到的消息是,小米不光卖桩,还计划自建超级充电站,并且已经开始和蔚来、小鹏、理想这些车企谈合作,野心不小,这是要织一张大网,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啊。
圈里有种说法,我个人也比较认同:小米这步棋,玩的是从汽车制造到能源供应的“垂直整合”,核心目的就是提升运营效率。支撑这个判断的论据有这么几条:第一,新增充电桩业务,产品线更丰富了,市场竞争力自然就强了;第二,充电桩业务背后是海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过来帮小米优化充电网络布局和服务,这可是个宝藏;第三,通过和理想这些同行合作,能迅速把充电网络的盘子做大。总的来说,这个观点认为,小米这么干,不只是给自己的汽车生态画上一个闭环,更是为未来的智能化能源管理提前打下了基础。大家怎么看这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