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新赛道 新产业 新未来
首页
关于联盟
联盟简介
联盟百科
联盟领导
联盟章程
联盟职责
联盟架构
联系我们
机构设置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秘书处
新闻动态
联盟动态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联盟通知
联盟公告
生态大会
大会资讯
大会简介
大会百科
大会领导
大会议程
大会进展
大会架构
参会联系
品牌展示
政策法规
会员服务
会员风采
会员动态
联盟入库
品牌入库
产品入库
合作交流
新闻动态
联盟动态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查看详情
行业动态
电动汽车百年沉浮
来源:
充电产业网(www.yuntourong.cn)-河南省充电产业联盟
日期:
2025-08-04 08:40:41
点击:
1940
属于:
行业动态
电动汽车百年沉浮
经济日报
2025-08-03 13:46
20年前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电动汽车的时代会这么快来临。
如今,人们对于街上疾驰而过的电动汽车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个被视为“新能源革命”主角的“物种”,其实比燃油车出现得更早。从19世纪呱呱坠地到21世纪席卷业界,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恰似一部跌宕起伏的技术史诗。
19世纪初,被誉为“直流电机之父”的匈牙利发明家耶德里克曾进行了一项关于电磁转动装置的实验。起初,他只是想靠这个发明给自己提供一些便利,比如用它代替驴拉磨。但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这项装置的新用途——可以为更广泛的交通运输工具提供动力。
以此为基础,1834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达文波特发明并手工“攒”出了第一台小型电动车。虽然这款车速度极低,据说只有4公里/小时,电池也无法充电,但它的出现仍点燃了电驱动交通工具的星火。
1881年,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可以投入实际使用的电动三轮车。它搭载的是铅酸电池,最大的特点在于可充电。这款电动三轮车还亮相了当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电器展览会,并被公认为世界上首辆纯电动车。
到1884年,英国人托马斯·帕克发明了可批量生产的电动车,其时速也提升到了约23公里。而此时,距离德国发明家、奔驰公司创立者卡尔·本茨发明三轮燃油汽车还有两年时间。
7年后的1891年,美国造车先驱威廉·莫里森打造出一辆电动轿车。这款车可搭载6人,续航里程达到50公里,在当时的纽约街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一时期的电动汽车风头正劲,甚至隐隐压了燃油车一头。
根据史料记载,1900年前后,虽然燃油车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六成,但因为其噪声大、污染严重,普遍被业界视为“落后技术”。而且最让客户们不能容忍的是,它竟然是手摇发动的,看当年的图片,与老电影里的手摇拖拉机莫名相似。反观电动汽车,外形优美、噪声又小,因而收获了当时几乎所有社会名流的青睐。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甚至专门为电动汽车研发出新型电池,并申请了专利,梦想让电流彻底取代汽油。而这段时期,也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黄金期”。
可惜,天不从人愿,一心将电动汽车发扬光大的爱迪生迎头撞上了福特和他的汽车生产流水线。
1908年,福特T型车问世。受益于这种先进的生产模式,燃油车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单车售价应声而落。资料显示,1910年前后,一辆T型车的售价仅为600美元,而同期电动汽车售价则超过1700美元。
更要命的是,当时正值美国城镇化飞速发展时期,大城市周边的郊区和卫星城规模急剧扩大,动辄上百公里的通勤距离放大了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不方便、充电速度慢的短板。再加上1913年加油站网络开始在全美普及,电动汽车愈加落入下风。
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内燃机效率的提升,燃油车彻底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到1920年,电动汽车几乎从市场上消失,只剩下少数特种车辆,比如高尔夫球车等还在使用电驱动技术。到了20世纪30年代,全美只剩下4家公司还在生产电动汽车。
在此后的七八十年间,电动汽车一直都是市场上的“边缘角色”,即使偶尔有车企回头“尝鲜”,意图也远谈不上单纯。比如,在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都有汽车厂商尝试改进电动汽车技术,但其时代背景都是石油匮乏。也就是说,在这些车企看来,电动汽车只是燃油车的替代品,一旦石油危机缓解,电动汽车也就结束了“备胎”的使命。
转折点出现在本世纪初。随着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电动汽车的价值。2008年,特斯拉推出Roadster。这款基于“莲花”底盘打造的电动跑车,以单次充电续航394公里的成绩震惊业界,证明电动汽车并非只会短跑、不能长跑的“偏科王”。而且,其仅需3.7秒便可加速至百公里/小时,彻底改变了电动汽车留给人们的慢吞吞印象。遗憾的是,这款车实在是太贵了,在美国市场的起售价为10.9万美元,加上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电动技术尚不成熟,因而Roadster受到了市场的冷落,短短几年后便停产了。
Roadster掀起的风潮并未因其落幕而平息。2010年前后,随着比亚迪、日产、宝马等车企纷纷入局,电动汽车掀起了又一轮高潮。一方面,各大车企纷纷投入巨资研发关键技术,作为电动汽车核心竞争力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从2000年的50Wh/kg(瓦时/千克)迅速提升至如今的250Wh/kg以上,同时成本也下降了约90%;另一方面,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为电动汽车研发提供税收减免等支持,并为大规模建设充电桩及其他换电设备铺平了道路。
2020年是电动汽车的又一个关键时间节点。这一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突破3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一半的销量。同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投产,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电动汽车产业迎来了真正的爆发期。
短短5年后,变化更明显。根据国际能源署《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5》报告,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达2000万辆,占新车销售总量的25%以上。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如今每卖出10辆新车,就有超过4辆是新能源汽车。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技术及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优势极为显著。
电动汽车的故事远未结束。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固态电池实现量产,让续航突破1000公里成为常态;无线充电技术普及,停车位变成“隐形加油站”;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技术与电动汽车深度融合,催生全新的出行生态。同时,我们也可能面对锂、钴等电池原材料的供应压力,废旧电池回收体系仍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但只要故事仍在继续,就有更多可能性值得期待。
从托马斯·达文波特的实验装置到如今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各种车型,电动汽车的复兴不仅是一部技术与市场博弈、理想与现实碰撞的史诗,更代表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或许在某一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会发现,正是这一次次电流涌动,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向更清洁的未来。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正宇)
上一篇:
比亚迪公布自动充电及充气机器人专利丨数智早参
下一篇:
8月1日起锂电安全新规全面实施!
首页
|
关于联盟
|
机构设置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生态大会
|
品牌展示
|
政策法规
|
会员服务
|
联盟入库
|
合作交流
联盟信息 / Official Account
联系人:韩先生
电话:13598800577
邮箱:tianxu2000@163.com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绿地之窗尚峰座1112室
官方账号 / Official Account
官方微信
手机预览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充电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8007号-1
技术支持:
迈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