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行业周期波动的背景下,山西科达自控交出了一份充满矛盾的年报:一边是充电桩业务收入暴涨208%,一边是净利润大跌37%。这家深耕矿山自动化的企业,正经历着怎样的转型阵痛与战略突围?
01
业绩“冰火两重天”:
充电桩成新引擎,传统业务承压
2024年科达自控营收4.34亿元,微增1.76%,但净利润仅3451万元,同比下滑37.4%。看似平稳的营收背后,是业务结构的剧烈重构:
充电桩业务爆发式增长:收入9720万元,同比增长208.6%,贡献超22%营收。全国充电桩数量从5万台增至11万台,覆盖安徽至新疆等20余省份。
矿山主业明显收缩:核心产品“矿山数据监测系统”收入下滑14.6%,毛利率稳定在42.6%,但受煤炭周期影响订单减少。
利润下滑的三大症结:
1.充电桩毛利率骤降15%:自建桩比例降至25.7%(上年40.7%),外购桩毛利率仅34.5%;国家新安全标准推高硬件投入,折旧成本激增。
2.研发投入加码:募投项目转固导致研发费用增加934万元,研发费用率达11.8%。
3.财务成本攀升:为扩张充电桩业务融资,财务费用增长1173万元。
“我们正经历转型阵痛,但充电桩的现金流已反哺传统业务。”——财报中的战略注解
02
重金押注新能源:
6.98亿固定资产背后的野心
公司固定资产余额同比激增77%,引发交易所问询。巨额投入背后是清晰的战略转向:
充电桩规模化布局:投入超1.8亿元新增设备,与中建投租赁、芯鑫融资合作,采用“自营+合作运营”模式快速扩张。
延伸矿山产业链:投资5000万元建设煤矿智能化装车系统,将业务从井下拓展至地面物流环节。山西临汾项目已投产,通过收取服务费盈利。
03
应收账款暗藏行业密码:
5亿欠款为何无惧风险?
尽管应收账款高达5.02亿元(占资产总额34%),且回款周期延长,公司却仅计提2%坏账准备。底气来自客户本质:
欠款方清一色国有煤企:前五大客户(西山煤电、晋能控股等)逾期5300万元,主因国企审批流程复杂。期后已回款2752万元。
坏账政策严于同行:1年内账龄计提5%(行业平均5.6%),3年以上计提50%(行业56.3%)。
风险应对组合拳:将回款纳入销售考核,建立法律催收机制;同时用充电桩现金流(当期经营现金流7583万元)反哺资金链。
04
战略纵深:三箭齐发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技术融合:充电桩复用矿山物联网技术平台,研发成本降低30%
收购补强:2025年6月以2.09亿元收购海图科技51%股权,完善智慧矿山技术闭环
机器人突破:成立科达机器人公司,研发矿用巡检机器人(已落地高河能源等项目)
“未来3-5年,重卡换电网络将成新战场。”——战略规划透露关键方向
05
会计师定调:转型阵痛中的合规性背书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意见:
“收入确认无跨期调节,充电桩收入按净额法核算符合准则,存货跌价计提充分。”——审计结论
【产业启示录】
科达自控的转型缩影揭示传统企业的破局之道:当行业周期下行时,以技术协同性为纽带,用现金流业务反哺战略业务,可能是更可持续的转型路径。不过其充电桩毛利率下滑、研发投入转化效率等问题,仍需持续观察。
(数据来源:大华核字[2025]0011007569号年报问询函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