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充电桩资源整合:多措并举便利市民绿色出行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广州的普及率逐年攀升,充电桩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布局合理性、使用便捷性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为破解“充电难”问题,广州市政府联合企业、社区等多方力量,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构建起覆盖广泛、高效智能的充电网络,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政策引导,盘活存量资源
针对早期充电桩布局分散、利用率不均的问题,广州市交通部门联合能源企业启动“充电桩资源整合专项行动”。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出充电需求密集区域与闲置桩点,推动老旧小区、公共停车场、商业综合体等场所的充电桩升级改造。例如,越秀区部分老旧小区通过“统建统营”模式,由专业企业统一规划、建设、运营充电设施,既解决了私人桩安装难问题,又提升了公共桩的使用效率。据统计,整合后全市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提升近30%,部分核心区域充电排队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
技术赋能,打造智慧充电生态
为提升用户体验,广州依托“穗好办”等城市服务平台,上线“充电桩地图”功能,实时显示周边充电桩位置、空闲数量、电费价格及设备类型,并支持一键导航和在线支付。同时,推广“即插即充、无感支付”技术,用户通过APP绑定车辆后,插枪即可自动充电并完成扣费,全程无需手动操作。此外,广州还试点建设“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利用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降低充电成本,并集成电池检测功能,为车主提供安全评估服务。这些创新举措有效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间,提升了服务智能化水平。
政企协同,扩大服务覆盖
针对城乡充电设施分布不均的问题,广州市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在郊区、高速服务区等区域增设充电桩。例如,广佛肇高速服务区新增的超级充电站,可同时为20辆车提供快充服务,单枪最大功率达180kW,30分钟即可为车辆补充80%电量。此外,广州还与周边城市建立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机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充电一张网”建设,方便市民跨城出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突破5万台,形成“中心城区1公里充电圈”、乡镇地区全覆盖的服务网络。
市民反响:充电更省心,出行更绿色
“以前找充电桩要绕好几圈,现在用手机一查就知道哪里有空位。”家住天河区的网约车司机陈师傅表示,资源整合后,他的日均接单量增加了20%,收入显著提升。而住在番禺区的新能源车主李女士则对“家门口”的充电站赞不绝口:“小区统一装了充电桩,晚上停车就能充电,比去加油站还方便。”
专家指出,广州充电桩资源整合不仅解决了市民“充电难”的痛点,更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政企合作,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绿色能源发展路径。未来,随着V2G(车辆到电网)技术、自动驾驶充电等新场景的落地,广州的充电网络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演进,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广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