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来源:车联新生态
编者按:单枪250千瓦以上,高速公路优先布局,10万台大功率充电设施将重塑中国电动车补能版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明确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实现迭代升级。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迭代升级,单枪充电功率达到25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充电设施正在普及。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以高效补能为特征的新阶段。
充电桩的“新速度”与“新焦虑”
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1374.9万台,同比增长47.6%。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已达97.31%,13个省份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尽管充电网络规模全球领先,但节假日高峰期的**充电排队现象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车主“里程焦虑”依然存在。
当前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中,直流桩数量占比超55%,大功率充电桩主要集中于公共充电桩里120kW以上的直流快充桩及480kW以上的超充桩。
“近年来新建的充电桩功率已普遍超过250kW,但在大功率充电桩的利用率上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一位充电行业从业者透露,当前大功率充电技术的标准体系实际落后于市场发展。
科学布局的九大举措
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包含九方面措施,核心是构建布局合理、品质升级、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通知要求省级部门优先明确高速公路服务区场景下的建设计划,率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
在引导有序建设方面,政策要求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投建,同时规定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应无差别开放。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表示:“车企建设公共充电站占用的是公共资源,应逐步有序面向社会车辆全部开放。”
技术创新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
通知中技术创新的内容尤为引人注目。文件明确要求“加快高压碳化硅模块、主控芯片等核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推动涵盖零部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充电产业链整体升级。
在技术前沿探索方面,政策鼓励“面向电动重卡、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应用场景,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试点应用”。这意味着充电功率将向千千瓦级别迈进。
标准体系建设也提上日程。通知要求持续推动大功率充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车桩互配测试,推动大功率充电国家标准纳入车、桩市场准入条件。
光储充融合与电网互动
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电网承载能力。四部门在通知中专门强调要 “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与电网融合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充电场站,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
特来电副总裁周建明指出:“大功率充电场站不仅是能源补给点,更是可调节的负荷资源,能有效平抑电网波动、消纳绿电。”
政策还支持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通过价格信号促进电动汽车高水平消纳清洁能源。
运营质量与安全保障双提升
在用户体验方面,通知对运营质量提出硬性要求:充电设备可用率不低于98%。充电运营企业需加快智能运维平台建设,实现大功率充电过程的故障数据记录。
安全管理方面,政策严格落实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的工作要求。充电建设运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开展大功率充电站选址、设计、建设和消防设施布置。
针对行业痛点,通知还提出多项要素保障措施:鼓励给予充电场站10年以上租赁期限,重点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用电容量,降低电力引入成本,缩短电力扩容周期。
经济性挑战与市场前景
尽管政策利好,但大功率充电设施仍面临经济性挑战。广州、深圳等“超充之都”试点显示,超充站面临设备成本高、利用率低等挑战。
“超充桩单日使用时长不足2小时,投资回收率不及预期,”一位运营商坦言。在现有充电服务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
电力基建方面,城区电网改造难度大,10kV供电线路扩容带来系统成本高昂。虽然光储充技术可缓解容量压力,但其安全性和商业模式仍未成熟。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走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已达399.2万台——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正成为补能体系的赛点。比亚迪、华为等企业今年已相继发布兆瓦级充电解决方案。
充电桩的竞赛已进入新阶段。随着四部门联合发文,一幅遍布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核心区的超充网络蓝图正徐徐展开。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指出:“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筑牢运营安全防线、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稳步构建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及交通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在北京、上海、甘肃、浙江、重庆等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特斯拉V4超级充电桩已经上线,并同步向非特斯拉品牌车辆开放。当不同品牌电动车共享超充桩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能革命已悄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