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来源: 充电产业网
在 “双碳” 目标引领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而充电站作为其 “能量补给站”,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新能源充电领域激起千层浪,为新能源充电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电产业网对此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分析其中的投资机遇。
政策东风劲吹,大功率充电设施蓝图绘就
《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实现迭代升级。省级牵头负责充电设施发展的部门要会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等,优先明确高速公路服务区场景下的建设计划,率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这一政策导向,清晰地指明了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建设重点与方向。
从市场角度来看,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的关键补给点,每逢节假日,充电排队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对这些高利用率区域的充电设施进行大功率改造,能够极大提升充电效率,缩短用户等待时间,有效缓解出行高峰的充电压力,从而刺激更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出行,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为新能源充电站运营带来更稳定、更庞大的客源。
同时,各地牵头负责充电设施发展的部门要会同投资主管部门加强对大功率充电设施项目的监管,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投建。这一举措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为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促使行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有利于形成健康、有序、高效的市场格局。
市场需求井喷,新能源充电站迎来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截至2025年5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突破1440万台,同比增长45.1%。仅在2025年前5个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就达158.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新增50.4万台,同比增幅达55.8% ,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新增107.9万台。但即便如此,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用户充电体验有待提升等问题依旧突出。特别是在城市核心区域以及偏远地区,充电桩覆盖率不足,充电难现象依然严重。
大功率充电设施的普及,将有效解决这一痛点。一方面,大功率充电大幅缩短充电时长,以单枪充电功率达到250kW以上的大功率充电设施为例,其充电速度数倍于传统充电桩,能让车主在更短时间内补充电量,满足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出行效率的追求;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车型支持更高功率的快充,大功率充电设施的推广应用,能更好地适配新型车辆,提升车辆性能,形成车桩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为新能源充电站带来源源不断的业务增长。
在公交、物流、中重型货运等领域,重卡电动化趋势愈发明显。这些商用车运营里程长、使用频率高,对充电效率要求极高,大功率充电设施成为其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支撑。布局这些专用领域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将开拓新能源充电站全新的业务版图,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技术革新赋能,提升充电站核心竞争力
《通知》鼓励加快高压碳化硅模块、主控芯片等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推动涵盖零部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充电产业链整体升级。这一要求不仅有助于降低充电设施的生产成本,提高产业自主可控能力,还将促进整个充电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与升级。
高压碳化硅模块等新型器件的应用,能显著提升充电设施的功率密度、转换效率,降低能耗,减少设备体积和重量,从而降低建设成本与运营成本。在智能化方面,充电运营企业加快智能运维平台建设,可实现大功率充电过程的故障数据记录,提升充电设施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处理能力,力争设备可用率不低于98%。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还能实现对充电设备的远程监控、智能调度、精准运维,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充电服务,如智能推荐空闲充电桩、动态调整充电价格等,提升用户充电体验,增强用户粘性。
此外,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建立大功率充电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光储充一体化模式,既能在用电低谷时储存电能,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缓解电网压力,降低用电成本,又能利用光伏发电,实现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充电站的社会形象与市场竞争力。
四部门的《通知》为新能源充电站行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技术革新的三重驱动下,新能源充电站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无论是充电设施制造商、运营商,还是相关产业链企业,都应积极把握这一时代机遇,加大投入,创新发展,共同构建布局合理、品质升级、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腾飞插上坚实翅膀,在绿色出行的广阔赛道上创造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