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将充电桩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布局规划与落地实施,用“充电桩矩阵”为市民绿色出行保驾护航,让民生幸福“不断电”。
日前,记者走进市区大坝塘停车场,27根慢充桩与8根快充桩整齐排列,指示灯不断闪烁着——充电桩在繁忙地工作。市民程晨驾驶新能源汽车前来办事,将充电枪精准插入车辆接口,掏出手机扫码、确认支付,整套流程一气呵成。“以前总担心电车半路‘趴窝’,现在小区楼下就有充电桩,市区到处都能找到充电站,太方便了!”程晨感叹道,从最初的“充电焦虑”到如今的“随到随充”,他真切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民生温度。
“五一”、端午期间,宣城迎来一波旅游热,不少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选择将宣城作为家庭短途出游的目的地。新能源汽车出行成为短途出游的一大选择,而充电也成为车主考虑的重要因素。从浙江过来的游客郑晓对宣城随处可充的充电桩感到惊喜:“这次来宣城玩,不管是去宛陵湖边的规划馆还是酒店楼下,充电桩都非常充足,真正实现了随充随走。”
大坝塘停车场充电桩是我市去年年底启动建设的民生项目,今年三四月份正式投用。在现场,记者注意到,两根液冷超充桩尤为引人注目。宣城市城市充电有限公司运营部后逸文介绍:“液冷超充堪称充电技术的‘速度担当’,能实现‘一秒一公里’的极速补能,周边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等高频充电需求都能得到快速满足。”
这份便捷的背后,是全市充电桩建设的“加速度”。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公共充电站已达1155座,公共充电桩6942个,两项数据均稳居全省第四。分县市区来看,宣州区以3152个充电桩数量居首,宁国市建成数1313个,广德市842个,郎溪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也均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充电网络。今年以来,全市774个新增充电桩的落地,不仅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43%,更标志着城区“1.5公里”公共充电服务圈和乡镇全覆盖目标的基本实现。
“充电桩建设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砌,而是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市发改委工高科负责人程成表示,当前全市正以居民小区、公园景区、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为重点,科学布局充电设施。今年计划建设的1800个充电桩,将进一步向景区、乡镇延伸,让市民无论是漫步公园,还是自驾出游,都能轻松找到“能量补给站”。
建设不停步,规划再升级。后逸文告诉记者,夏湾路停车场、海事局停车场等一批新项目已提上日程,养贤入口处、古泉敬亭山茶厂等偏远区域也将纳入布局版图。未来,全市充电桩建设将持续向农村地区下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从“有桩可用”到“触手可及”,从“城区覆盖”到“全域畅行”,我市正以充电桩建设为笔,在民生画卷上书写着“绿色答卷”。一个个充电桩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驿站”,更成为城市发展温度的生动注脚,为市民幸福生活持续“续航”,为绿色出行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