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宁德时代与蔚来汽车的战略合作持续引发行业关注。继3月17日双方签署协议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后,近期宁德时代被曝正推进对蔚来能源的控股谈判。这场涉及技术标准、资本联姻与市场整合的深度合作,或将为新能源补能模式带来革命性突破。
换电模式迎来“关键一役”
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但补能效率仍是制约用户体验的核心痛点。作为换电模式先行者,蔚来已建成2600余座换电站,但高成本运营长期拖累其财务表现——2024年蔚来创新业务净亏损达62亿元。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凭借“巧克力换电”方案加速布局,计划2025年自建1000座换电站,并通过开放标准吸引车企加入。双方合作本质是资源互补:蔚来需资金与技术标准化支持,宁德时代则寻求扩大换电生态版图。
合作核心:25亿注资
根据3月17日协议,宁德时代将向蔚来能源投资不超过25亿元,并推动其旗下Firefly萤火虫品牌新车适配宁德换电标准。技术层面,双方将联合研发电池包标准化接口、数据互通及寿命管理,目标建立覆盖A0级至C级车型的兼容性换电网络。资本合作上,除已披露的25亿元外,宁德时代或进一步注资蔚来旗下电池资产管理公司武汉蔚能,强化BaaS(电池即服务)模式闭环。
值得关注的是,4月初路透社报道称宁德时代正洽谈收购蔚来能源控股权。若成行,蔚来可剥离重资产换电业务,宁德时代则将直接掌控国内最大换电网络,加速从电池供应商向能源服务商转型。尽管双方尚未官方确认,但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已体现预期——蔚来港股在合作消息后单日涨幅超16%。
换电与超充“路线之争”升级
此次合作标志着换电模式进入规模化竞争新阶段。当前,特斯拉、小鹏等企业主推超充技术,而换电阵营通过标准化与网络效应寻求突破。分析指出,换电模式在网约车、商用车等高频使用场景更具效率优势,5分钟内完成补能的体验远超超充。据宁德时代规划,中期将联合合作伙伴建成1万座换电站,远期目标3万座,覆盖“电池研发-换电服务-梯次利用”全生命周期。
此外,合作可能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统一。蔚来此前已向长安、吉利等开放换电接口,而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方案已适配多品牌车型。双方联手后,标准化进程有望提速,降低车企接入门槛。
挑战与展望
尽管前景广阔,合作仍面临多重考验:
- 资金压力:蔚来换电站单座建设成本约300万元,年运营费用超百万,25亿注资仅能支撑短期扩张;
- 用户习惯:部分车主反映换电站排队时间长于充电,网络密度与调度算法需持续优化;
- 利益协调:车企对电池数据控制权敏感,标准化可能引发技术话语权争议。
对此,蔚来CEO李斌表示:“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是换电生态质变的开端,未来将聚焦用户体验提升。”宁德时代则强调,开放共享的技术路线将惠及全行业。
结语
宁德时代与蔚来的战略协同,既是新能源产业格局重构的缩影,也是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上的大胆探索。随着资本与技术的深度绑定,换电模式能否真正突破补能瓶颈,或将在未来一年见分晓。